醫健百科

腫瘤電場治療:對抗惡性腦癌治療新希望

甘冠明醫生

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

2022/09/14

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一種起源於神經膠質細胞(Glial cells)的原發性腦腫瘤。由於其生長速度快及病徵迅速惡化,復發率高達九成,因此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歸類為第四級別的神經膠質瘤(Glioma),即腦癌中最為惡性的類型。1,2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Hong Kong Cancer Registry)的數據顯示,本港在2019年內共有137宗GBM新案例,患者多數為45歲或以上人士,而男性的發病率相對較高,至於年輕案例則較為罕見。3

現階段的標準治療會先為患者進行外科手術切除腦腫瘤,然後再配合術後放射性治療及化療來減輕症狀。4,5 近年醫學界取得突破,研發出「腫瘤電場治療」,藉著使用中度電頻與低強度的交替電場,有效抑制並殺死癌細胞。6,7

 

為了讓公眾對GBM及其新療法有更深入的認識,「Healthies健康人」很榮幸能夠邀請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甘冠明醫生分享有關GBM這個疾病的資訊及其治療的最新發展。

 

GBM與基因及環境密切關係

雖然現階段醫學界仍未能確實GBM的成因,但有學者相信GBM很可能與先天遺傳、環境、甚至化學因素影響有關。1 例如,由基因變異而引起的遺傳疾病包括第一型多發性神經纖維瘤(NF1)及李-佛美尼症候群(LFS)都是被視為有機會增加罹患腦癌的高危因素。此外,曾接受過放射性治療,特別是患過血癌的患者都屬於GBM的高危族群。

 

認識GBM症狀的多樣性

鑑於腦部不同的位置負責不同功能,因此GBM的症狀與腫瘤的位置、性質及尺寸大小都有直接的關連。1 GBM的初期病徵並不明顯,但由於GBM生長迅速,因此腫瘤很可能在短時間內長大得足以影響大腦各葉的運作,並且有可能出現以下的症狀:1

 

廣泛病徵1

  • 頭痛、嘔吐
  • 癲癇發作
  • 腦部水分的流失引起的抽筋症狀

 

局部病徵:1

腫瘤位置

作用

症狀

額葉

(Frontal lobe)

  • 控制思維、想像力和人格特徵
  • 語音不清、言語表達困難
頂葉

(Parietal lobe)

  • 人體的知覺中樞,包括:熱、冷、痛、觸
  • 感覺出現障礙、痲痺、半身輕癱、肢體震顫
顳葉

(Temporal lobe)

  • 與人體的聽覺、記憶、認字等相關
  • 記憶力衰退
  • 性情轉變
枕葉

(Occipital lobe)

  • 視覺的中樞,辨別顏色及讀與寫的作用
  • 視力模糊/減退

 

GBM的診斷及治療過程

診斷方式

GBM的診斷方式包含影像學檢查及病理學分析。1 電腦掃描(CT)磁力共振(MRI)和灌流磁振造影(Perfusion MRI)都是影像學檢查方法。而病理學分析則會透過微創活檢(Minimally invasive biopsy)來取出腦腫瘤的組織進行病理化驗。1 一般而言,腦外科醫生也會借助細胞蛋白和基因數據來作出更精準的診斷。醫生會根據腫瘤基因,包括IDH基因突變分析、染色體1p/19q的變化及MGMT甲基化的情況用作推測術後和藥物的效果。2,5

 

傳統治療

外科手術是治療GBM的一線治療,目的是盡量將腫瘤進行最大限度的切除。1 可是,手術的可行性仍須視乎腫瘤的位置、嚴重程度及涉及範圍而定。若腫瘤生長在腦幹等中央位置,或牽涉的範圍太大,腫瘤便不可切除(Unresectable)。對於不可進行切除手術的患者,他們只可透過服用藥物或放射性治療來控制病情。5至於可進行切除手術的患者,在手術後通常會配合為期6個星期的放射性療程和口服化學治療,再進行為期6個月的維持性化療,以增加手術的治療效果及患者的存活率。4,5

 

GBM的突破性療法腫瘤電場治療(TTFieldsTTF):

近年,腫瘤電場治療為GBM患者的治療帶來突破,其臨床數據更同時獲得美國食物及藥品管理局(US FDA)認可及核準可作為治療GBM的方法。在早期階段時,TTF只用作復發性GBM的二線治療,但後來臨床研究也證實了TTF亦能用於初次診斷的一線治療,為初確診患者提供了多一項治療選擇。

 

TTF治療GBM的原理

TTF是一種透過使用中度電頻與低強度的交替電場來抑制癌細胞分裂的治療手段,透過在頭皮上放置四塊電極治療貼,TTF治療裝置會向大腦輸出低強度200kHz的交替電場,並傳遞至病灶位置,干擾癌細胞的分裂。6,7 TTF主要是在患者接受手術和放射性治療及化療後,在進行維持性化療時同步使用。6,7 為達到最佳的效果,患者每天需佩戴至少18小時的電極治療貼。電場治療的頭貼佩戴得越長,治療效果便越理想。使用電場治療也需要定期剃掉頭髮,以確保頭貼能穩固地黏貼在頭皮上。另外,患者亦需在治療期間和完成治療後定期進行影像掃描來監察病情發展。

 

圖片取自: www.ttfields.com.hk/about-ttfields/

 

TTF有什麼副作用嗎?

患者在接受TTF時較常出現的副作用包括在電極治療貼下出現皮膚刺激的症狀,例如紅疹、小瘡或水泡。7如患者同時接受其他癌症治療,也有可能出現與那些治療相關的副作用。

 

TTF適合哪類GBM患者?

新確診或復發性的GBM患者皆適合使用TTF。但由於不同患者有不同的體質,因此醫生仍會按照患者對治療的接受程度擬定一個合適的治療方案。

 

GBM患者同行 甘醫生寄語患者及其家屬

罹患癌症,尤其是GBM,無疑會對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照顧者應時刻留意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狀態,不能忽視他們任何的不適情況。另外,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給予患者多點支持和鼓勵,除了有機會對患者的病情有幫助外,他們也可藉此得到安慰,抗癌路上變得不再孤單,更能積極面對病魔!

 

最後,甘醫生希望患者及其家屬能夠保持信心,積極面對病情。他強調:「即使膠質母細胞瘤是個難以根治的惡疾,但隨著科技的進步,醫學界隨時會出現治療GBM的突破性進展。」他冀望患者能緊記不管前路有多艱難,都一定要保持鬥志,繼續抵抗癌魔!

 

以上資訊由Zai Lab (Hong Kong) Limited支持提供,內容僅供學術分享或參考之用,並不代表其他醫生及醫護專業人員的意見。有關您的個人健康或治療情況,請向您的醫護人員查詢。

參考資料:

  1. 香港防癌會。腦腫瘤:原發性腦癌、轉移性腦腫瘤、徵狀與治療。Available at: https://www.hkacs.org.hk/ufiles/BrainTumor.pdf. Accessed 31 May 2022.
  2. Louis DN et al. The 2021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 summary. Neuro Oncol. 2021;23(8):1231-1251.
  3. Hong Kong Cancer Registry, Hospital Authority. Factsheet of Primary Brain and Othe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umour Statistics of 2019. Available at: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pdf/factsheet/2019/brain_2019.pdf. Accessed 31 May 2022.
  4. Stupp, R et al. Radiotherapy plus concomitant and adjuvant temozolomide for glioblastoma. N Engl J Med. 2005;352(10), 987-996.
  5. NCCN Guideline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ncers. Version 1.2022. Available at:  https://www.nccn.org/professionals/physician_gls/pdf/cns.pdf. Accessed 9 August 2022.
  6. Karanam, NK, & Story, MD. An overview of potential novel mechanisms of action underlying Tumor Treating Fields-induced cancer cell death and their clinical implications. Int J Radiat Biol. 2021;97(8), 1044-1054.
  7. Stupp, R et al. Effect of tumor-treating fields plus maintenance temozolomide vs maintenance temozolomide alone on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7;318(23), 2306-2316.
  8. Ballinger, ML et al. Baseline surveillance in Li-Fraumeni syndrome using whole-bod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 meta-analysis. JAMA Oncol. 2017;3(12), 1634-1639.
  9.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ummary of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Data. PMA P100034/S013. 2015. Available at: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cdrh_docs/pdf10/P100034S013b.pdf. Accessed 9 August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