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醫D

問醫D:家長如何照顧自閉症和ADHD孩子?勇敢面對消除負面標籤

精神科專科醫生

2022/04/19

自閉症譜系障礙(以下統稱自閉症)和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以下統稱ADHD)都是常見的兒童發展障礙,會導致患者在社交、溝通、學習等方面出現困難。如果家長懷疑孩子患上自閉症或ADHD,應該如何應對?照顧他們又有什麼注意事項?今集「問醫D」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國齡醫生繼續為大家解答一些照顧自閉症和ADHD患者的常見問題,一起消除精神病的負面標籤,勇敢面對才有走出困境的可能。

問:如果家長懷疑孩子患上自閉症或ADHD,應該如何應對

答:家長可帶孩子到母嬰健康院、學生健康服務中心等機構進行初步評估,或向家庭醫生求助。如有需要,便會轉介到兒童評估中心,讓兒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作進一步評估。若接受訓練後,情況仍沒有改善,會再轉介到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作確診及治療。

至於學校層面,當老師、社工或教育心理學家留意到孩子有相關症狀,亦會作出初步評估和轉介安排,讓孩子能儘早接受治療。

醫管局亦推出「醫教社同心協作計劃」,由跨專業團隊在學校提供評估和支援服務,務求及早識別和治療有早期精神健康問題包括自閉症或ADHD學童,家長亦能獲得多方面的支援。

 

問:精神科專科醫生和臨床心理學家的定位有何不同?兩者如何幫助自閉症和ADHD患者?

答:精神科專科醫生是領導及協調的角色,主診醫生負責全面的診治,針對患者的精神和身體問題,制定全方位治療方案,例如處理共病、用藥、治療次序等。亦會協調     團隊內不同專職人員去評估患者的病情,例如轉介社工、職業治療師、心理學家等去評估及跟進患者的心理、家庭、社交、學習和感統問題。

臨床心理學家則需要修讀臨床心理學碩士課程,主要負責一些專職評估及心理治療,運用不同工具和守則去斷症,評估範疇包括:智商、性格、記憶力等。集中以臨床心理學的角度去評估和協助自閉症和ADHD患者。

問:家長照顧自閉症和ADHD兒童有什麼注意事項?

答:首先,要接受孩子患病的事實。社會對精神病存有不少誤解,普遍精神健康意識薄弱,所以部分家長「斬腳趾避沙蟲」不帶孩子去診症,不想面對問題,其實是剝奪了孩子接受實證治療的機會。

家長應該為孩子樹立榜樣,正面、勇敢地面對病情,不要自我標籤和逃避問題。當然大家需要時間跨越心理關口是能夠理解的,但最重要是明白不斷症不等於問題不存在。事實上約7-8成自閉症和ADHD患者於接受治療後情況都有改善,及早治療才能真正改善問題。

同時,家長要學會調節心態和釋放壓力,悉心照顧孩子之餘,亦要預留時間和空間放鬆一下,好好照顧自己。

 

問:有什麼鼓勵說話想向患上自閉症和ADHD孩子的家長說?

答:家長是孩子的同路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家長可以沿途協助,但不要在孩子前進時拖垮他們。有時父母會認為對孩子好,但並非為他們最佳利益做決定,其實這會窒礙了他們的發展。家長的角色非常重要,唯有放開心結和包袱,才能與孩子共同努力面對病情。

 

以上內容僅供學術分享或參考之用,並不代表其他醫生及醫護專業人員的意見。有關您的個人健康或治療情況,請向您的醫護人員查詢。

 

了解更多

過度活躍症社會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