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學

藏於指甲的健康密碼:從指甲異常發現身體隱患

2022/12/08

當指甲變色、斷裂,做美甲遮蓋是否就一勞永逸?指甲的異常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警號,切勿掉以輕心!指甲問題除了反映身體上的潛在問題外,還會影響外觀,令患者失去自信心。到底指甲異常代表什麼健康問題?有哪些保養指甲的方法?就讓我們逐一解答藏於指甲的健康迷思。

 指甲的結構與作用

指甲是由皮膚角質層硬化產生的透明硬物,是一種不含活細胞的角蛋白,其作用是為了保護指尖及令指節活動更穩定和協調。1-5

 

A:甲游離緣 ; B:甲板 ; C:甲弧影(月牙)  ; D:甲根 ; E:甲母質 ;  F:甲床 ; G:甲竇

相片來源: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13133/

從指甲特徵發現健康

健康的甲片是堅硬、透明和有光澤的,甲床皮膚是呈粉色或桃紅色。1 乳白色的月牙亦是健康指甲的象徵。1 雖然指甲受傷或斷裂通常都是因撞擊而成,但某些指甲的異常情況,如顏色改變、易裂、變軟、凹凸不平、出現斑點或線條等現象,有機會是因為身體出現毛病,常見原因包括感染、營養不良。2-6

1. 感染

細菌、真菌及病毒感染都會引發指甲問題,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真菌感染,例如灰甲。7 真菌具有很高傳染性,成因有機會是接觸到其他患者、皮膚過度潮濕,讓真菌有培育機會所致。症狀如指甲增厚、變色、捲曲、易碎、折斷。7,8  

 

真菌感染高危因素8

  • 真菌活躍的環境:使用健身室、更衣室、公共設施如泳池或泳灘設施,應盡量避免赤腳走動,穿著涼鞋或露趾鞋後亦要立即清潔。另外,  選擇衞生環境較好的美甲店或足部按摩店,減少接觸細菌、真菌或病毒的機會
  • 剪指甲:避免與他人共用指甲鉗或其他美容工具,每次使用前務必清潔工具。另外,指甲根部周圍的皮膚是預防感染的屏障,亦需要小心處理
  • 悶熱潮濕的環境有利真菌滋生
  • 傷口感染:當甲床或指甲周圍的皮膚有傷口時,真菌便有機會乘虛而入。建議不要撕掉倒刺,應用已清潔的指甲鉗處理。 選擇適合尺寸的鞋子,亦可減少因為摩擦或夾腳而造成任何損傷

 

2. 營養不良

指甲異常現象9 潛在營養缺乏問題9
指甲脆弱、易斷、變軟 缺乏維他命(包括維他命A、D、K及E)、硫、矽
博氏線(像洗衣板的凹陷橫紋) 缺乏鋅
泰瑞氏指甲(甲片變得幾乎全白、不透明) 缺乏硒
指甲生長異常緩慢 缺乏硫、鋅、鈣、消瘦症

 

3. 其他身體隱患

指甲問題7,10 潛在的其他身體隱患7,10
指甲髕骨症候群(指甲裂開、出現縱向脊狀線及發育不全) 腎臟病變(包括蛋白尿、腎衰竭)
指甲變色 色素異常
指甲變白 白甲症
指甲變黑或出現黑線 黑甲症、甲色素線條
米氏線(橫紋,通常是呈白色) 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癌症
指甲變脆 内分泌疾病、風濕病

 

月牙反映什麼健康問題?11

月牙厚度 月牙形狀 月牙顏色 甲緣狀況 潛在健康問題
正常 正常 呈黑色 可能有裂痕 縱向黑甲症
變厚 捲曲 呈黃色 出現坑洞 捲甲
變薄 中間凹陷,邊沿翹起 正常 正常 匙狀指(又稱反甲)
變厚 正常 正常 正常 乾癬(又稱銀屑病、牛皮癬)

 

如何能擁有健康的指甲?

  1. 調整營養攝取

如果知道指甲的異常是源於營養不良或失衡,可以適當調整飲食以補充營養,如多進食奶類食品以補充維他命和鈣。1,9

 

  1. 勤於清潔和修剪指甲

勤於修剪指甲可以避免在甲前下藏污納垢,減少細菌、真菌及病毒感染的風險。12 同時,應只修剪甲前部分,不要超過甲游離緣,否則會增加受傷及甲床感染的機會。12 洗澡時不要忽視指甲清潔,用肥皂和水擦洗有助於防止感染。

 

  1. 適當美甲

美甲時對指甲與甲皮的修剪和磨損可能會增加指甲感染的風險,同時可能令指甲變薄而變得脆弱。12 美甲時,應確保環境及美甲用具是否已清潔消毒,也應該適當地讓指甲維持正常的長度和厚度。12

 

  1. 改善有關指甲的壞習慣

有些不良的習慣,如咬指甲,會令指甲和皮膚受到長期的磨損,增加皮膚受傷或感染機會。13 想擁有健康而美觀的指甲,大家應盡量避免那些損害指甲的壞習慣。

 

  1. 使用抗真菌藥水

患有甲癬的患者可適當使用醫生處方的抗真菌藥水,透過藥物治療以控制病情。7

 

  1. 保持乾燥

選擇透氣度高的襪子和鞋,運動後建議盡快更換。避免穿太緊的襪子,因為會令出汗增多。洗澡後,請確保將腳抹乾保持乾爽。8

 

指甲異常可能是因病變或自然老化,亦有可能是因長期美甲或搬運硬物等活動產生的磨損,而一般的傷害會隨著指甲的生長及修剪而消失。如發現指甲異常,建議多加觀察,若異常問題持續未有改善,應盡快求醫。

參考資料:

  1. Cashman et al. Nutrition and nail disease. Clinics in Dermatology. 2010.
  2. Lai-Cheong et 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kin, hair and nails. Medicine. 2013.
  3. Zaias. The Nail in Health and Disease. Lancaster, England.
  4. Wikipedia. 指甲. Available at: https://zh.m.wikipedia.org/zh-hk/%E6%8C%87%E7%94%B2. Accessed 29 Nov 2022.
  5.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Structure of nails.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13133/. Accessed 29 Nov 2022.
  6. Zaidi et al. Nail abnormalities associated with systemic pathologies. Clinics in Dermatology. 2013.
  7. 衞生防護中心. 口 服 抗 真 菌 藥 物. Available at: 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dm_18.html.   Accessed 29 Nov 2022.
  8. Webmd. How to Prevent Nail Fungus. https://www.webmd.com/skin-problems-and-treatments/preventing-nail-fungal-infection. Accessed 29 Nov 2022.
  9. Zaidi et al. Cutaneous Manifestations of Malnutrition. Treatment of Skin Diseases. 2019.
  10. Lemley. Kidney disease in nail–patella syndrome. Pediatric Nephrology. 2009.
  11. Lorizzo et al. The value of dermoscopy of the nail plate free edge and hyponychium.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2021.
  12. Reinecke et al. Nail health in wom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omen’s Dermatology. 2020.
  13. Ghanizadeh. Nail Biting; Etiology, Consequences and Management. Irani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