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新知

盼成母乳媽媽的最強後盾!「自然育兒網絡」提供實用資訊及全面支援

曾珮瑜小姐

自然育兒網絡負責人

2023/08/03

對不少新手媽媽來說,母乳餵哺絕對是一大挑戰,餵哺姿勢、揼奶器的選擇都大有學問,但當遇到困難時卻求助無門。由三位媽媽創辦的香港註冊慈善機構—自然育兒網絡,則為一眾母乳媽媽提供全面援助,除了集結大量實用資訊以及其他媽媽的經驗之談,更會有義工化身為「最強後盾」,沿路支援每位媽媽的母乳餵哺旅途。藉著國際母乳哺育周,Healthies健康人很榮幸能邀請到自然育兒網絡的負責人曾珮瑜小姐接受訪問,向大家分享「自然育兒」的概念,以及機構如何支援一眾母乳媽媽,並推動母乳共融。

問:自然育兒網絡的創辦理念?什麼是「自然育兒」?

答:自然育兒網絡由三位媽媽創辦,希望能推廣「自然育兒」— 以自然的方法照顧小孩,當中包含母乳餵哺、自然分娩和親密育兒三大概念。在機構成立之初,母乳餵哺未算相當普及,其餘兩種「自然育兒」概念就更少人提及,但其實三者互有關聯,故希望可以讓更多人認識。

 

首先就母乳餵哺方面,我們發現社會充斥不少錯誤的哺乳資訊,例如很多媽媽都認為必需要定時定候餵哺母乳,但其實這樣未必對嬰兒好,我們希望能澄清這些觀念,並推廣正確的母乳餵哺資訊。

 

至於自然分娩,現在很多媽媽即便沒有需要都選擇剖腹生子,卻忽略了自然分娩對母嬰雙方的好處。剖腹產時,通常母嬰雙方都未完全準備好,並非處於最佳分娩狀態,剖腹產的傷口較大、復原亦較慢。相反自然分娩時,宮縮可有助產婦止血,嬰兒亦有機會接觸媽媽陰道的抗體和益生菌,對其發展有莫大益處。

 

另外,親密育兒是指母嬰雙方盡可能多接觸,讓母親多抱嬰兒,但在華人社會卻非常少見。不少外國母親外出都不使用嬰兒車,讓嬰兒一直黏著自己,在一些非洲部落,母親更會背著孩子工作,這些嬰兒反而很少會哭和「扭計」,因為媽媽能夠即時回應他們的需要,嬰兒被抱著亦能感到滿滿的安全感,這有助建立親子關係。我們都明白現今社會很難做到,但都希望媽媽能儘量多抱嬰兒,按他們的需要來照顧和回應,而不是按大人的時間表去照顧他們。

問:進行推廣的過程中有什麼困難?

答:我們現在主力宣傳母乳餵哺,從2015年成立時很少人討論母乳餵哺,到現在政府開始增加相關的宣傳,讓大眾知道除了奶粉還有母乳餵哺這個選擇。然而,推廣上仍然遇到不少障礙,很多人都不明白母乳對嬰兒的重要性,加上奶粉文化盛行,香港也沒有法例管制奶粉廣告,令「奶粉比母乳好」這個觀念根深蒂固。即便新手媽媽知道母乳的好處,但家中長輩卻可能會反對母乳餵哺。職場上,同事也會覺得母乳餵哺多餘,因為母乳媽媽要花時間泵奶,其他同事便要分擔其工作,如此種種,都令想嘗試母乳餵哺的媽媽卻步。

 

另外,當我們想推廣自然分娩和親密式育兒時,也很難在本地找到有共同理念的專業人士。特別是親密式育兒,部分心理學家都覺得沒有必要這樣做,因為考慮到媽媽照顧嬰兒時可能會面臨沉重壓力。至於自然分娩,雖然部分醫生表示贊同,但亦有部分醫生覺得剖腹產時間較容易控制,因此不願推廣,而且很多相關資料都是外國的,缺乏本地的研究。

問:組織主要提供什麼服務?如何支援母乳媽媽得到更適切的幫助?

答:我們主要推廣母乳餵哺,除了與衞生署和香港大學等機構合辦項目,也會製作母乳教育短片。我們的義工主要會透過訊息和熱線向媽媽講述一些餵哺技巧,然而大多數內容很難單單透過言語去解釋,新手媽媽也會覺得非常抽象。雖然外國亦有很多可供參考的教學短片,但往往篇幅較長且內容以英語為主,因此我們決定自己拍攝短片,好讓一眾媽媽不用單憑想像,可以更清晰、實在地理解義工講授的技巧。此外,我們也會整理母乳餵哺的常見問題、翻譯外國資料和研究,並邀請媽媽分享特別的餵哺經驗,例如如何在工作時間餵母乳、以母乳餵哺早產嬰兒、離乳等,再寫成文章讓其他媽媽參考。

問: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母愛蜜語」朋輩支援計劃嗎?

答:「母愛蜜語」朋輩支援計劃是2015年衛生署主辦的計畫,由我們機構承辦。我們會招募有母乳經驗的義工媽媽,她們需要經歷20小時的培訓、實習並通過考試才可以擔任正式義工,再傳授母乳餵哺知識予其他新手媽媽。參加者可透過熱線、訊息和社交平台聯絡我們去查詢和配對義工,當哺乳遇上困難時可以提供及時支援,陪伴她們走過這段母乳餵哺旅程。疫情期間較多採用視訊形式,現在我們也重啟了實體工作坊,講解母乳餵哺及其他懷孕資訊,讓媽媽在產前也能了解更多。

 

問:有否與不同組織 / 機構合作?如何透過相關合作推動母乳共融?

答:我們最近得到「平等機會社會參與資助計劃」撥款,舉辦了名為「母乳共融,從小教育」的項目,以動畫製作成短片的形式,讓小學生了解母乳餵哺是正常的事情,大家應該尊重媽媽,不應作出騷擾或阻止。此外,我們也與香港大學合作舉辦「母乳友善社區計劃」,為機構員工提供培訓,提升他們對母乳媽媽的支援,並開發了手機應用程式「母乳GPS」,讓媽媽能快速找到附近的育嬰室。更有視訊家訪計劃,希望能和剛生產的媽媽多聊天以了解她們的需要。政府的地區康健中心亦會邀請我們舉辦母乳知識講座及分享會,並和愛嬰醫院香港協會合辦專業陪月員(母乳餵哺)證書課程。

 

問:如果要跟對母乳餵哺卻步的媽媽說一句說話,你會說什麼?

答:對於從未嘗試母乳餵哺的媽媽,我會鼓勵她們先嘗試。很多媽媽卻步的原因是親友說會很辛苦、在餵哺期間會塞奶或者被嬰兒咬傷等,但每位媽媽的狀況也不同,不一定會出現以上問題。僅僅因為別人不好的經驗就卻步,非常可惜。而且只要學會正確的技巧,塞奶或被咬傷等情況是可以避免的。若餵哺過程出現狀況,亦要懂得尋求支援。對於正在餵哺卻掙扎想放棄的媽媽,我則會鼓勵她們多堅持一個星期。嘗試設立短期目標,比一下子設立三個月的長期目標會更容易堅持下去。很多時候看見嬰兒慢慢長大、精靈活潑的模樣,媽媽會獲得巨大的滿足感,慢慢就會發現母乳餵哺沒有想像中困難,繼而成功堅持下去。

問: 2023年組織有什麼計劃和目標?

答:我們希望初步恢復實體活動,例如家訪和舉辦工作坊,因為面對面的分享會更容易讓媽媽明白,感覺亦更實在。我們也計畫去健康院宣傳,讓更多人認識我們的機構和背後理念。

 

了解更多關於自然育兒網絡:

網站:http://npnhk.org/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p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