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醫D

問醫D : 中大研究原發性腦癌,年輕男性發病率上升但成因未明

香港中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

2023/02/23

原發性腦癌是指惡性腫瘤在原本腦組織細胞的位置不斷生長及增大,本港較常見的是星形膠質瘤,源於星形細胞不正常的生長。1 Healthies健康人很高興能邀請香港中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教授分享有關與環太平洋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APRU)共同研究原發性腦癌的成果。值得關注的是研究發現患有原發性腦癌的年輕男性發病率上升,特別是高收入國家的升幅更為顯著,並非如預期所料錄得平穩趨勢。

問:原發性腦癌在香港有多普遍?

答:原發性腦癌比其他癌症如大腸癌、肺癌、乳癌較為少見,但存活率較其他癌症低。據香港醫院管理局數據顯示,2011-2020年間,本港每年平均約有240宗新症、115宗死亡個案,死亡率近乎五成。2

問:原發性腦癌有什麼成因和常見症狀?

答:學術文獻初步發現,原發性腦癌的成因未明,但估計風險因素包括:3

  • 40歲以上
  • 男性
  • 患有髓母細胞瘤(兒童疾病)
  • 患有家族遺傳神經膠質瘤
  • 工作時接觸到如原子彈爆發/核反應堆釋放的輻射物或致癌化學物質如甲醛、氯乙烯、丙烯
  • 接受放射性治療、電療的患者
  • 某些病毒或寄生蟲感染
  • 致敏源/有害物質影響環境,引致吸入污染(含鉛)空氣
  • 進食含鉛食物及飲用含鉛食水
  • 免疫系統較弱如愛滋病患者、正服用抑制免疫系統藥物人士如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 家居及工作環境長期接觸溶劑、殺蟲劑、石油製品、橡膠、氯乙烯化學物質
  • 過度使用手機

患上原發性腦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但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4

  • 頭痛
  • 癲癇
  • 心智改變(記憶力明顯變差、情緒失控、行為舉止錯亂、人格改變等)
  • 局部神經出現問題(視力減退、複視、視野缺損、聽力減退、語言困難、步履不穩、感覺喪失或動作不協調等)

問:是次研究的目的是什麼?

答:「癌症」在不同國家/地區的罹患率和死亡率分佈各有不同。隨着時間,這些數字也有所浮動。其實,這些數據對醫學研究非常重要。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可以知道哪些地區或群體需要重點關注,適切地投放更多資源幫助市民,例如制定篩查方案,及早發現病症進行治療。他們亦會考慮是否需要要從根源預防,如健康教育上的支援,或禁制使用一些化學物質等。

以往的數據,只限於個別國家或地區,而且研究報告較舊。對於醫學研究人員來說,5-10年沒有更新的數據會形成知識不足。是次研究主要發現原發性腦癌的存活率較其他癌症低(約5年),患病成因未明。 整個研究綜合了全球原發性腦癌的流行病學趨勢,牽涉各方面的研究如患者的年齡、性別、、罹患率、死亡率、預防方法及高危因素的最新走勢。研究不限於香港,我們亦與APRU合作把研究分佈到世界不同地方,協助各國制定新的解決方案及健康教育計劃,進一步防控及篩查癌症。3

問:根據調查,原發性腦癌發病率主要受什麼因素影響?有哪些屬於高危人群?

答:調查結果顯示相關風險因素水平較高的國家或地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亦較高,而影響原發性腦癌發病率的可能性因素包括:3

  • 人類發展指數(HDI)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HDI掛鉤
  • 外傷性腦損傷個案數目
  • 工作上多接觸致癌物:農作物生產、印刷工人、水泥匠
  • 手提電話使用率

高危人群3

  • 高收入國家或地區人士,特別是歐洲國家
  • 男性

問:「流行病學」是什麼?

答:流行病學是公共衞生中的主要範疇,牽涉各方面的研究。整體而言,流行病學研究影響病患或身體健康的分佈。例如癌症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多寡,可由罹患率、死亡率、其相關因素及研究結果得出。視乎這些因素會增加/減少患癌機會而歸類為高危因素或保護因素。如研究發現「減低癌症罹患率的方法」,政府可考慮採納,市民亦可作參考。例如運動可大幅減少患癌機會,推廣社區運動就會變得尤其重要。流行病學是非常廣泛的範疇,任何病患都可進行流行病學研究。

問:研究結果和預期有差距嗎?

答:因較罕見的緣故,原本預期原發性腦癌的罹患率沒有太大改變。但最後研究得出的升幅比預期較為明顯,而且不同國家的結果亦錄得升幅,特別是年輕男性(50歲以下)的整體患病率。3 雖然得出來結果有差距,但研究團隊亦覺得此結果讓他們能進行針對性的跟進。

問:就研究所得的數據,分析後可得出結果是什

答:是次研究首次發現男性發病率較女性高,意味著原發性腦癌可能受男性荷爾蒙、遺傳、生活習慣或工作種類及環境影響,增加接觸高危因素的機會。國家之間的發病率也有著明顯差距,這可能與健康意識、醫療診治水平、風險因素流行率等因素有關。例如健康意識提高,以致求診個案增加而提升罹患率。而疾病檢測力不斷的提升,亦有助患者及早發現腦癌並盡快進行治療。3

問:在研究發現的基礎上,未來能進一步研究的方向有什麼?對未來作進一步研時有什麼幫助?

答:是次研究初步探討原發性腦癌的趨勢,未來可進一步跟進導致年輕男性發病率上升、國家之間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差異的原因。當然,患癌人數有上升的趨勢,不排除與其他因素如篩查計劃普及、科技進步有關。例如香港政府於2016年推出大腸癌篩查計劃後,可能是由於有更多人進行大腸癌檢測,大腸癌罹患率錄得明顯升幅。醫學界有責任繼續探索彼此的因果關係,去除不確定因素,確定患癌的成因,逐步為原發性腦癌的防治提供依據,並且找出可行方法減少風險因素,降低罹患率。例如政府制定相關的工作守則及政策,減低員工接觸化學物資而增加患癌的機會,協助政府施政,善用資源。3

 

以上內容僅供學術分享或參考之用,並不代表其他醫生及醫護專業人員的意見。有關您的個人健康或治療情況,請向您的醫護人員查詢。

參考資料:

  1. 智友站. 腦腫瘤. Available at: https://www21.ha.org.hk/smartpatient/SPW/zh-hk/Disease-Information/Disease/?guid=8518e0b9-b419-4a13-9f46-e87e7f5ea043. Accessed 7 February 2023
  2.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香港癌症統計數字. Available at: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tc/dataNstat.html. Accessed 7 February 2023
  3. Huang et al. Disease burden, risk factors, and trends of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cancer: a global study of registries data. Neuro-oncology. 2022.
  4.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Adult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umors Treatment (PDQ®)–Patient Version. Available at: https://www.cancer.gov/types/brain/patient/adult-brain-treatment-pdq. Accessed 7 February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