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哋港您知

讓孩子跳出高牆,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盼營造共融社會,提高大眾對ADHD的認識

梁鳳寶女士

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主席

2023/11/03

孩子在公眾地方跑跑跳跳、大聲喊叫,往往會遭受旁人白眼,認為家長沒有好好管教孩子。但你有曾想過,這些孩子可能是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下簡稱ADHD)的患者嗎?ADHD孩子往往較難融入社會,被排斥、誤解的情況比比皆是,患者和家長均承受沉重的心理壓力。於2006年成立的「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就與一眾患者家庭堅定同行,給予他們適切的支援,並致力提高大眾對ADHD的認識以締造共融社會。「Healthies健康人」很榮幸能邀請到協會主席梁鳳寶女士與我們分享協會的工作和一眾ADHD家庭的心路歷程。

ADHD孩子被誤會為「頑皮」 家長背負沉重壓力

ADHD孩子容易有衝動、坐立不安、突然大聲尖叫等行為問題,故成長路上不時會面對排擠和歧視。例如報讀興趣班時遭導師拒收、其他家長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被「帶壞」而不讓他們與 ADHD孩子接觸、不願邀請患者家庭參與親子聚會等,令ADHD孩子的家庭被孤立,出現「朋友屋企去唔到,親友聚會無份」的情況。

 

很多人會誤解ADHD孩子為「頑皮」、「無家教」,繼而質疑其父母育兒無方,常直斥「你點教仔架?」。家長因此經常需要與老師面見解釋、向其他家長道歉。本來照顧ADHD子女已經需要萬二分的耐性和心力,再加上旁人的指責,不少家長都背負著沉重的壓力。梁主席透露曾經有媽媽萌生棄養孩子的念頭,更有媽媽想與孩子一同輕生,幸好協會及時提供支援,而一眾義工同路人亦互相支持,才讓她們有力量繼續走下去。

協會提供全面援助 望成為患者「盲公竹

「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由一群患者家長創立,旨在喚起社會大眾對ADHD學童的認識和關注,及推動有關專業人士對ADHD作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同時集結一眾「同路人」,在照顧ADHD孩子的路上互相扶持,分享經驗心得,並提供適切支援,達到助人自助。梁主席表示,大眾對ADHD缺乏認識、支援不足、資訊不流通,都令不少患者家庭未能融入社會,甚至被親友排斥:「我也曾經走了很多冤枉路,所以不想別人重蹈覆轍,希望協會能成為他們的『盲公竹』,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目前協會的四大工作範圍包括:

  1. 學童支援:提供訓練課程及興趣小組活動,提升ADHD孩子的自信及其學習和自理能力。
  2. 家長支援:提供諮詢熱線、專業輔導及評估轉介服務,亦會舉辦家長講座、訓練工作坊、家長分享會、支援小組、親子活動等,幫助家長紓緩壓力、提升能力及增進親子關係。
  3. 倡議:與政府部門及國際組織緊密溝通,倡導合適的政策,例如派家長代表參加立法會公聽會及教育局的政策小組,為ADHD學童及其家庭爭取應有的權益和資源。
  4. 公眾教育:透過不同的分享活動、研討會、影音製作及傳媒專訪等,提高大眾對ADHD的認識,讓更多人認識和接納ADHD人士,積極推動共融文化。

 

協會目前有超過1,600個家庭會員,很多新手家長初期都會感到徬徨無助、難以接受,故設有「與你同行」朋輩支援計劃,以一對一的方式 ,配對協會內有經驗的家長義工,以同行者的角色分享心得,於照顧路上提供情緒支援及實用建議,發揮自助互助的精神。

 

協會舉辦的活動亦提供一個安全環境讓ADHD家庭放下顧慮,好好享受親子時光。因為活動中全是同路人,就算孩子到處走動、尖叫也不會引起旁人側目,亦會有資深的家長義工及專業人士從旁協助。有些ADHD孩子長大後,更會成為青少年義工回饋協會,幫忙舉辦活動並分享自己的經驗。

積極推廣ADHD公眾教育 齊創共融社會

梁主席指出,社會的傳統觀念亦是導致ADHD家庭困境的原因之一。華人社會的家長主要關注自己的家庭,看見其他孩子「頑皮」,只會歸咎於父母管教無方,甚少會去理解背後的原因,更遑論主動伸出援手。而且香港的多元社會意識較薄弱,大多對「看得見的殘障」才會給予包容,例如坐輪椅的人士,但看見ADHD孩子四肢健全卻「行為怪異」,便會認為是父母的問題所致。因此,很多家長會極力隱瞞子女患有ADHD,在學校更絕口不提,甚至有家長因擔心這個疾病會影響日後子女投考消防員、警察或其他政府職位等,即使有經濟困難仍選擇到私營機構求醫,避免在公營機構留下病歷。

 

有見及此,協會一直積極推廣ADHD的公眾教育,希望大眾能多一份理解和包容,明白ADHD孩子的行為問題並非家長不想控制,而是控制不了。患者都會接受治療以改善症狀,只是需要多一點時間。而包容並不代表要大眾「吃虧」去接納患者任意莽為的行為,而是一種協同效應,包容同時也為建造共融社會出一分力,對整個社會及患者家庭都有正面影響。

 

主席就此分享一個令人鼓舞的例子,一名ADHD孩子在就讀幼稚園時被很多同學和家長投訴,並要求他調位、調校巴甚至轉校。然而,校長並沒有因此而放棄這位孩子,反而邀請了教育專家來學校舉辦講座,向家長講解ADHD的知識,並希望家長們明白學校是社會的縮影,孩子長大後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而現在和ADHD孩子做同學便是一個良好契機,提早讓子女學習如何與不同氣質的人相處。最後在幼稚園畢業禮時,同學都爭相與該名ADHD孩子擁抱,一年前被排擠的孩子,現在竟成為校內受歡迎的人物,這個轉變實在令人感動和難忘!

 

最後,主席總結:「ADHD 是一個複雜的疾病,每個家庭的狀況也不一樣,故沒有一個萬能的解決方法。我們不能替代ADHD患者及家庭走下去,亦不能背著他們走,只能以同行者的角色支持他們,陪伴他們堅定走下去。」希望社會大眾對ADHD家庭也能多一分理解,少一分歧視。ADHD孩子同樣可以貢獻社會,但需要大家一起營造一個共融環境,他們才能盡展所長。

 

了解更多:

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https://www.adhd.org.hk/

 

以上內容僅供學術分享或參考之用,並不代表其他醫生及醫護專業人員的意見。有關您的個人健康或治療情況,請向您的醫護人員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