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encyclohealth
search

乙型肝炎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2015年全球有2.57億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定義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導致約88.7 萬人死亡,主要死於肝硬化和肝細胞癌(即原發性肝癌)。五歲以下兒童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的比例,從1980年代至21世紀初、疫苗面世前的約5%,下降至2019年的略低於1%。1
 一個2015-2016年的研究顯示,香港的整體HBV感染率為7.8%(男性8.8%,女性7.3%)。2,3

 

參考資料: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epatitis B. Available at: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epatitis-b. Accessed July 8, 2021.
2. 衞生防護中心. 乙型肝炎. Available at: https://www.chp.gov.hk/en/healthtopics/content/24/27.html. Accessed July 8, 2021.
3. LSK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 Studies the Prevalence of Viral Hepatitis in HK - The First Largest Population Territory-based Study Identifies Areas of Need in Combating Liver Diseases. Available at: https://www.med.hku.hk/news/press/hku-studies-the-prevalence-of-viral-hepatitis-in-hong-kong-the-first-largest-population-territory-based-study-identifies-areas-of-need-in-combating-liver-diseases.Accessed July 8,2021.
hamburger
病理
關注
症狀
診斷
治療
復康

病理

甚麼是肝炎 (Hepatitis)?

肝炎是指肝臟發炎,使肝臟組織受到破壞,損害肝臟功能。1

肝炎通常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稱為病毒性肝炎),其他較少見的成因包括酒精、藥物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1

 

病毒性肝炎的種類

現時能夠被診斷出的病毒性肝炎共有5種,分別為型。不同病毒性肝炎的病毒特性、傳播方式、疾病嚴重程度、地理分佈和預防方法也有不同。1

病毒性肝炎的種類

 

各種病毒性肝炎的特徵

 

參考資料: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epatitis. Available at: https://www.who.int/news-room/q-a-detail/hepatitis. Accessed June 3, 2021.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hepatitis report, 2017.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7.
  • Botelho-Souza LF et al. Hepatitis delta: virolog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Virol J. 2017;14(1):177.  
  • Drew WL. Hepatitis Viruses. In: Ryan KJ, Ray CG, eds. Sherris Medical Microbi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Infectious Diseases. 4th ed. New York, US: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2004:541-553.

 

甚麼是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屬致命性的病毒性肝臟疾病,病毒會攻擊肝臟並引發急性和慢性疾病。它是由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所致,是全球主要衛生問題。1

 

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

HBV最常見的傳播途徑是在分娩期間的血液傳播,以及通過接觸血液或其他體液傳播,例如與受感染的伴侶發生性行為、吸毒者共用注射針頭、注射器或剃刀。1,2

 

HBV在幼兒(5歲前)間的傳播特別常見。HBV可在醫療機構内傳播,例如進行醫療、外科和牙科操作時,而注射毒品或紋身過程中亦會傳播病毒。HBV亦可能透過性接觸傳播,特別是未接種疫苗的男男性行為,有多個性伴侶或與性工作者的異性戀性行爲。1

 

HBV可以在體外存活至少7天。在此期間,如果病毒進入沒有受到疫苗保護的人體內,仍然有機會被感染。1

 

參考資料:

關注

感染乙型肝炎的高危人士

約有1%的HBV感染者(約270萬人)同時感染了愛滋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 而全球HIV感染者中的HBV感染率則為7.4%。1

乙型肝炎的高危人士

 

參考資料:

 

如何預防乙型肝炎?

預防乙型肝炎的方法

 

乙型肝炎疫苗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疫苗,對乙肝的保護程度可達98%-100%。預防乙型肝炎感染可避免出現相關併發症及演變成慢性病和肝癌。1

 

本港自1988實施初生嬰兒普及乙型肝炎疫苗注射計劃,所有新生嬰兒均需接種3劑乙型肝炎疫苗:3

 

1. 於出生時在醫院接種第1劑疫苗

2. 根據兒童免疫計劃的時間表接種第2和第3劑疫苗

 

感染HBV的母親所生的嬰兒,出生後24小時內接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以提供額外的保護。1-3

 

接種疫苗前最好預先進行血液檢查,以確定乙型肝炎的狀況。若患者已有HBV抗體,則不需要接種疫苗。若測試結果顯示患者感染了HBV,則注射預防疫苗亦沒有效用。

 

參考資料:

症狀

感染後會出現甚麼症狀?

HBV的潛伏期可長達30-180天不等,平均為75天。1

 

不足5%的5歲以下受感染兒童,和30%-60%受感染的成年人會出現持續幾個星期的症狀,包括:2

  • 皮膚和眼睛發黃(黃疸)
  • 尿液顔色變深
  • 極度疲勞
  • 噁心
  • 嘔吐
  • 腹痛

 

小部分急性肝炎患者會出現急性肝功能衰竭,導致死亡。

 

HBV也可導致慢性肝臟,令感染者有機會因肝硬化和肝癌而死亡。乙型肝炎發展至慢性感染的情況常見於被母親感染的嬰兒,以及在5歲前受感染的幼兒身上。嬰兒和幼兒階段受感染導致慢性肝炎的病例約為95%,在成年階段感染而導致慢性肝炎的病例僅不足5%。1

 

感染慢性肝炎的風險1

乙型肝炎演變成慢性感染取決於患者被感染時的年齡。小於6歲的兒童患者最有可能發展成慢性感染。

 

嬰兒和兒童:

  • 1歲被感染的嬰兒中,有80%-90%會發展成慢性感染
  • 6歲之前被感染的兒童中,有30%-50%會發展成慢性感染

 

成人:

  • 健康的成年人患者中,不足5%會發展成慢性感染
  • 發展至慢性感染的成年人當中,有20%-30%會演變成肝硬化和 / 或肝癌

 

參考資料:

診斷

臨床上不可能區分乙型肝炎與其他病毒引起的肝炎,因此,通過實驗室測試來作確認診斷至關重要。1

 

HBV可在感染後30-60天內被檢測到,並會持續發展為慢性乙型肝炎。多種血液檢測方法可用於診斷和監測乙型肝炎患者的感染狀況,以及區分急性和慢性感染。1

 

乙型肝炎感染的實驗室診斷主要集中檢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對所有捐血者進行乙型肝炎測試,以確保血液安全,並避免意外地將病毒輸給接受血液的人。1

乙型肝炎病毒結構

常見乙型肝炎血液測試指標

 

  • 急性HBV感染的特徵是存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和針對核心抗原 (HBcAg) 的免疫球蛋白M型 (IgM) 抗體。在感染初期,患者血清也可呈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 陽性。HBeAg是病毒活躍複製的標誌,表示受感染個體的血液和體液具高度傳染性。1

 

  • 慢性感染的特徵是HBsAg持續存在至少6個月(同時可附有或不附有HBeAg)。HBsAg的持久性是後期發展為慢性肝病和肝癌(肝細胞癌)的主要風險指標。1

 

參考資料:

治療

乙型肝炎難以完全治癒,只能抑制病毒的複製。因此,大多數接受乙型肝炎治療人士必須終身服藥。

 

急性乙型肝炎有甚麼治療方法?

目前並沒有針對急性乙型肝炎的治療方法。因此,護理旨在讓病人身體感到舒適和保持足夠的均衡營養,包括補充因嘔吐和腹瀉而流失的水分。最重要的是,避免不必要的藥物治療,例如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撲熱息痛,以及抗嘔吐藥物。1

 

慢性乙型肝炎有甚麼治療方法?

並非每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都需要服用抗病毒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定期接受檢測,如抽血檢驗肝功能、甲胎蛋白、病毒數量和其他相關項目,及定期接受肝臟超音波檢查,以確定是否需要接受藥物治療以預防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僅10%-40%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需要接受治療,包括口服抗病毒藥。藥物治療可以減緩肝硬化的進度、降低肝癌發病率,以及延長壽命。1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使用的口服治療藥物—替諾福韋 (Tenofovir) 或恩替卡韋 (Entecavir),是抑制HBV的最有效藥物。1,2 與其他藥物相比,它們較少導致耐藥性、容易服用(每天1片),且很少副作用。1

 

替諾福韋 (Tenofovir) 和恩替卡韋 (Entecavir) 均適用於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

Tenofovir有2種配方:

富馬酸替諾福韋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 和較新的磷丙替諾福韋 [Tenofovir Alafenamide (TAF)]:5

TDF

TAF

  • 適合孕婦服用
  • 有效避免乙型肝炎病毒水平偏高的孕婦把乙型肝炎病毒傳給嬰兒
  • 較不影響腎臟和骨骼
  • 適合腎病和骨質疏鬆症患者服用

 

比較Tenofovir和Entecavir的分別:

 

Tenofovir

Entecavir

作用 原理3,4

通過與天然底物脫氧腺苷5'-三磷酸 (Deoxyadenosine-5'-Triphosphate) 競爭抑制HBV逆轉錄酶的活性,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複製 

如何服用5

  • 毋須空腹服用
  • 須空腹服用
  • 建議餐前至少2小時,或餐後至少2小時服用
  • 食物會減低Entecavir的吸收,影響藥物療效

副作用3,4

  • 噁心
  • 腹痛
  • 失眠
  • 痕癢
  • 嘔吐
  • 頭暈
  • 發熱
  • 等等
  • 頭痛
  • 疲勞
  • 頭暈
  • 噁心
  • 等等

 

患者在服用抗病毒藥物時,應謹記以下幾點:5

  • 口服抗病毒藥物並不能完全清除HBV,大部份患者需要長期每日服藥
  • 一般來說,病毒出現抗藥性十分罕見。在治療過程中,倘藥物反應不理想,通常是由於患者沒有遵從指示服藥所致
  • 切勿因已抑制病毒複製或肝功能回復正常而自行停藥。隨便停藥,可能會引致肝炎復發、肝衰竭,甚至死亡
  • 若患者忘記依時服藥,須盡快補服。但若第二天才發現,便只需服用當天的劑量,切勿一天服用兩倍劑量
  • 必須按指示服用抗病毒藥物,切勿自行加減劑量,否則會影響療效
  • 抗病毒藥物治療未必能阻止HBV經性接觸或共用針筒傳播
  • 雖然長期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能顯著減少患上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但並不能完全消除相關風險。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仍需定期接受檢查,以監測肝臟的變化

 

參考資料:

復康

如何應對慢性乙型肝炎?

定期的醫學評估有助於降低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以下為應對慢性乙型肝炎的一些建議,令患者保持健康並預防疾病傳播:1,2

  • 身體情況許可下,患者應進行適度和規律的運動
    • 每週至少3天、進行合共不少於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體能運動(若進行這類活動時,仍能說話但不能唱歌則屬中等强度運動),例如:3,4
      • 急步行
      • 在平地或微斜的道路踏單車
      • 包含投擲與應接的體育活動(例如乒乓球和排球)
      • 水中帶氧體能活動
      • 交際舞
  • 戒酒並避免服用可能損害肝臟的非處方成藥
  • 均衡飲食
  • 低脂烹調:人體會利用膽汁來處理膳食脂肪,若肝臟受損可能會令膽汁分泌不足,導致消化不良
    • 烘烤瘦肉、蔬菜、海鮮
    • 烘焙時用蘋果醬代替牛油
    • 使用不沾油鍋
  • 避免添加高鈉調味料:
    • 多使用新鮮的香草、香辛料
    • 多使用柑橘或醋
  • 避免接觸毒素:
    • 不必要的藥物
    • 農藥和除草劑
    • 家用化學品
    • 煙草產品
    • 毒品
  • 推薦食材

乙型肝炎患者的飲食建議

 

  • 安全性行為
  • 戴上手套並用稀釋的家用漂白水消毒沾有受感染者的血液或體液的物品
  • 切勿捐血捐精或捐贈器官。如果患者有意在死後捐贈器官,則應在登記器官捐贈時註明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 不要共享個人護理用品,例如牙刷、鬚刨、指甲鉗等
  • 切勿共用針筒針咀或其他注射用具
  • 小心清潔傷口及妥善包紮任何皮膚損傷部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應避免接觸其他人士嗎?

乙型肝炎是不會透過社交接觸傳播。乙型肝炎亦不會通過打噴嚏、咳嗽、擁抱或母乳喂哺而傳播。1

由於大多數患有慢性乙型肝炎人士並沒有任何症狀,因此患者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將病毒傳播給他人。由此可見,最重要的是,要確保患者的性伴侶和家已接種乙型肝炎疫苗。1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肝炎支援

香港肝夀基金會—乙型肝炎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乙型肝炎

facebook_wig
聯絡
關於我們
使用條款
私隱政策
Copyright ©2023 Healthies. All rights reserved.
A public health channel of Omnihealth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