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室

女性較男性更容易患上情緒病?一文拆解情緒病的六大迷思

2024/05/08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情緒病。有人會認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情緒病,也有人覺得只要女性避免過度思考,就不會患上情緒病。在「拆解抑鬱症迷思」的講座中,精神科專科醫生李靖國醫生從了解情緒的角度出發,帶領大家深入探討與女性相關的心理健康問題,一起了解你是否也有這些迷思?

迷思一:悲傷是一種情緒,我們必須擺脫它,每天都要快樂地生活。

情緒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是主觀的感受而已。抗拒負面情緒是很常見的表現,但否定或壓抑自己真正的感受,反而會忽略了自身的需求。當感到悲傷時,應接受並找出合適的方式來疏導情緒。

 

迷思二:我只是偶爾感到情緒低落,生活中並沒有特別的事情發生,怎會患上抑鬱症呢?

情緒低落通常伴隨著壓力出現,一般不會對日常生活(如工作、社交等)造成太大的影響。若情緒低落嚴重至影響飲食、睡眠,甚至出現自殺的念頭,建議盡快尋求醫護人員或專業人士的協助。抑鬱症的診斷需要經過專業的臨床評估。有些人或會因社會對情緒病和精神病患者的污名或誤解而拒絕求醫或接受治療。然而,適時的治療可以有效緩解抑鬱症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素,並減少病情的嚴重性和持續時間。

 

迷思三:情緒病源於過份敏感或執著,只要抗壓力高就不會患病。

直到目前為止,仍未有科學研究顯示情緒病是由單一原因引起。情緒病是由不同的因素影響而成,而且因人而異。其成因包括受遺傳、生理、性格或環境因素等影響:

  • 若有家庭成員曾有家族病史,可能會提高患上抑鬱症的風險
  • 甲狀腺分泌失調、腦部受重創、腦部化學傳遞物質失調,都可能是造成情緒病的生理因素
  • 個人對自己要求過高或過份完美主義,都會容易誘發情緒病
  • 生活上(包括工作、家庭及感情)會面對不同程度的壓力,過度受壓亦是引發情緒病的風險因素之一

 

迷思四:如果女性不胡思亂想,就不會患上情緒病。

不論男女,都有機會患上情緒病。男士可能因較少的情感表達而減少尋求幫助;1 而女性抑鬱症的盛行率雖然比男性高,但女性面對社會文化賦予照顧者角色的壓力以及在不同階段經歷的荷爾蒙變化,亦不容忽視。2,3 因此,無論男女,都應該重視自己的情緒健康,並在需要時尋求適當的治療和支持,而不是僅僅將情緒病歸因於性別或思維模式。

 

迷思五:懷孕媽媽分娩後,突然無故在家哭泣,是否患上了產後抑鬱症?

由於受荷爾蒙的變化、角色轉變以及照顧嬰兒等因素影響,一半或以上的婦女在分娩後可能會出現輕微的情緒困擾,即是產後情緒低落(Baby blues)。症狀包括:情緒不穩、容易哭泣、易怒和緊張等,這些情緒低落的情況通常會在分娩後兩星期內逐漸改善,不會對生活和照顧嬰兒造成太大的影響。然而,如果情緒困擾持續,則有可能患上產後抑鬱症,建議盡快求醫。

 

迷思六:即使患病,跟別人傾訴都沒用,沒有人能幫助自己。

有這個想法,可能是因為過去曾向他人傾訴卻感到被誤解,亦覺得現狀並不能單靠與別人分享而得到解決。然而,現實的確有很多事情無法控制,但我們可以透過與身邊親友相聚,而達到互相了解和支持的效果,同時亦能促進多巴胺的分泌,進而提升正面的情緒。4 如有需要,建議主動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例如:心理治療訓練能協助患者面對不同的情緒困擾。

 

賽馬會思妍婦女精神健康計劃旨於協助18至64歲的女性儘早察覺她們的情緒和精神健康需要,特別是「思覺過敏」的情況。「思覺過敏」是在思想或感官上有輕度或短暫性的困擾經歷,例如出現多疑、容易認為被人針對的感覺、莫名其妙的恐懼或擔心、易怒、錯覺或幻覺、突然與人疏遠等。計劃提供及早的防治和轉介服務予有需要的女性。如果自己或身邊人出現情緒困擾,歡迎Whatsapp:9731 3691了解更多資訊。

 

參考資料:

  1. Shi, P. et al. A hypothesi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reporting symptom of depression: implications to solve under-diagnosis and under-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males.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2021.
  2. Piccinelli, M. et al. Gender differences in depression: Critical review.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0.
  3. Soares, C. N. et al. Reproductive hormone sensitivity and risk for depression across the female life cycle: a continuum of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sychiatry and Neuroscience.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