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學

餵哺母乳過程諸多阻滯?專業私人泌乳顧問1對1助妳輕鬆解決大小疑難

2023/07/31

在育兒的過程中,母乳餵哺是一個重要而特別的時刻。媽媽們可透過餵哺母乳與寶寶建立深厚的情感連結;而母乳亦是寶寶的天然食糧,不但能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和預防疾病,還有助減低腸道和呼吸道感染的風險。1 由於餵哺母乳的好處多,媽媽們大多願意主動嘗試餵哺母乳。然而,在哺乳的過程中往往要面對多種問題,例如:寶寶吸吮困難、乳房疼痛或乳頭裂傷、哺乳姿勢不正確等。這些困擾不僅會對媽媽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還有可能影響寶寶的成長和健康。

「Healthies健康人」很榮幸能邀請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nternational Board Certified Lactation Consultant,IBCLC)- Ms. Michelle Lok分享有關餵哺母乳所涉及的問題和挑戰,幫助各位媽媽解決在母乳餵哺上的大小疑難。

問:成為泌乳顧問的原因/心路歷程?

答:成為媽媽後,我深刻體會到餵哺母乳的重要性和挑戰性,尤其在這方面會否獲得支援是選擇繼續餵母乳或放棄的關鍵。目前,陪月員的培訓主要偏向準備孕婦飲食和嬰兒護理,加上繁鎖的日常事務,實在很難令她們專注於協助媽媽實行母乳餵哺。

此外,婦產科醫生主要專注於醫學層面的工作,如剖腹產手術,產後檢查等。因此,大眾普遍認為指導媽媽餵哺母乳是助產士的責任。然而,助產士的工作亦非常繁忙,需要同時處理行政事務、照顧新生嬰兒、安排出院等,未必有充足時間去指導媽媽餵哺母乳。

母乳餵哺是一段充滿歷練的過程,當中會產生無數的疑問,也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挑戰。同為媽媽,我深深感受到身邊缺乏一個能教導正確餵哺母乳的支援角色對媽媽而言是多麼的徬徨和無助。所以我選擇成為一個國際認證泌乳顧問,希望能全心全意陪伴媽媽們走過這段充滿挑戰的哺乳之路。

問:泌乳顧問主要提供什麼服務?2 如何支援媽媽在母乳餵哺方面得到更適切的幫助?

答:泌乳顧問主要負責提供母乳餵哺的相關專業建議、指導和支援。國際認證的泌乳顧問(IBCLC)是全球通用的國際牌照,必須經過500-1,000小時的臨床實習、專業培訓、通過考試,並取得醫學相關資格。總部亦會派員審核臨床實習的時數,以確保真確性。泌乳顧問需提供基於科研證實的建議,同時亦要遵守一系列守則,例如 : 不可在奶粉公司贊助的講座進行演講、不可推廣奶粉、奶嘴、奶樽等產品。

此外,以英國為例,當床位不足時,泌乳顧問會在媽媽出院後提供助產士的監測服務,包括觀察母乳餵哺的情況及嬰兒的健康狀況。而香港目前並沒有提供類似的服務,取而代之是媽媽自行帶嬰兒到私家醫院打針和進行相關檢查,或是到母嬰健康院了解相關資訊。無奈的是母嬰健康院日常運作非常繁忙,每次檢查也只能著重確保嬰兒的健康,甚少涉及母乳餵哺的需求。所以,泌乳顧問這角色十分重要:媽媽未生產前,顧問會提供一些產前準備的資訊。如有需要,顧問亦可陪伴媽媽外出購買適合的日常用品;生產後,由於媽媽剛出院不便外出,顧問通常會在首一星期提供上門服務,盡力解答常見的哺乳問題及提供相關協助,如媽媽出現塞奶或乳頭破損等情況,則可能需要前往診所處理。另外,由於泌乳顧問不能處方藥物,如發現媽媽有發炎、發燒、乳腺炎等情況,我們亦會幫忙轉介至乳腺科醫生進行跟進。

問:有計劃實行母乳餵哺的媽媽應該在什麼時候尋求泌乳顧問的協助?3

答:計劃進行母乳餵哺的媽媽,建議在生產前開始進行資料搜集。就像學習駕駛時不會直接到繁忙的街道上實習一樣,媽媽在實踐前先做好資料搜集 : 例如了解合適的奶泵、為自己定下目標(例如:會親餵還是瓶餵?)等。對於有需要協助的媽媽,建議最遲生產後首七天內諮詢泌乳顧問,減低哺乳失敗的機率。生產後的前三至四天是能夠親身餵哺的黃金時期,如延至一個月後,母乳餵哺率可能降至不足30%。聯合國亦建議媽媽餵哺母乳最少至嬰兒六個月或以上,最好持續至兩歲或以上。4,5 但各種壓力如工作等因素,可能阻礙母乳餵哺的實行。在出院後的首四星期,媽媽們還未需要上班,泌乳顧問可在這段時間協助她們餵哺母乳。

問:最常見有哪些哺乳的問題?6

答:有些媽媽可能會懷疑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奶量?是否需要補充奶粉?嬰兒是否吃不飽?其實這只是一個自信心的考驗。越是對自己沒信心,越傾向使用奶粉代替人奶,反而有機會導致母乳生產量減少。很多媽媽會覺得餵哺母乳後嬰兒仍在哭是因為不夠飽,但卻忽略了導致嬰兒哭泣的其他原因,如環境溫度太熱或太冷、尿片需要更換、未處理打嗝等因素影響。 其實,媽媽在生產後首四星期,應多留在家中照顧嬰兒,當嬰兒哭鬧時可立即埋身親餵母乳,這樣會增加哺乳成功率。如果家中有其他人能幫忙照顧嬰兒,可以分擔更換尿片、處理打嗝等工作。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奶量不足,例如有些媽媽們只能泵出30毫升的母乳,令她們感到灰心。但其實這可能是因為奶泵不合適、身體未能配合或是匆忙地泵奶等因素而影響出奶量。當媽媽進行哺乳時,可以選擇環境較安靜的地方、親力親為埋身餵哺、內心傾向想餵哺母乳等,都能觸發身體製造更多母乳。

問:可以分享一個最深刻的經歷嗎?

答:曾遇過一位媽媽,由於她相隔太久才親餵 / 泵奶(6小時),導致乳房內的奶水積聚而塞奶。由於她較遲才找我處理問題,結果延誤了病情,影響母乳餵哺率。亦有些媽媽在乳頭被咬損後因處理不當而誘發細菌感染,演變成乳腺炎甚至膿腫。而乳腺膿腫需要由乳腺科醫生用針或切開抽出處理。但她們並不知道乳腺原來已經發炎,誤以為只是塞奶情況而找催乳師或自行胡亂按摩處理,結果導致膿腫擴散,增加抽膿的難度。因此如出現疑似乳腺炎的問題,建議主動向專業人士查詢或盡快求醫。

作為一個專業的泌乳顧問,我會主動教導媽媽們如何避免和處理餵哺母乳時遇到的大小問題,盡量為她們提供快速的解決方案,免得她們受苦。順利的餵奶過程能讓她們感到快樂,從而減少產後抑鬱的風險。

可否跟媽媽分享餵哺母乳的心得?

答:生產後建議要仔細檢查寶寶含吮的動作,以找出未能餵哺母乳的真正原因。在醫院期間,可主動詢問護士有關嬰兒含啜動作/餵哺母乳的相關問題。由於初生嬰兒的胃容量較小,媽媽們需要每隔2-3小時便需要餵哺母乳,每天約8-12次。因此寶寶頻密地需要媽媽餵哺母乳並不代表媽媽奶量不足。而整個母乳餵哺的過程確實辛苦,媽媽要好好把握餘下的時間休息。待嬰兒滿六個月後,情況就會好轉。

 

以上內容僅供學術分享或參考之用,並不代表其他泌乳顧問醫生及醫護專業人員的意見。有關您的個人健康或治療情況,請向您的醫護人員查詢。

參考資料:

  1. 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 為甚麼要選擇餵哺母乳?Available at: https://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faq/breastfeeding/BFQA001.html. Accessed 21 July 2023
  2. IBCLC Commission. Scope of Practice for IBCLCs. Available at: https://ibclc-commission.org/ibclc-information/scope-of-practice-for-ibclcs/. Accessed 21 July 2023
  3. Department of Health. Breastfeeding Survey 2021. Available at: https://www.google.com/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cad=rja&uact=8&ved=2ahUKEwjV8dvi156AAxWznFYBHfFyAaQQFnoECA0QAw&url=https%3A%2F%2Fwww.fhs.gov.hk%2Fenglish%2Freports%2Ffiles%2FBF_survey_2021.pdf&usg=AOvVaw0j7AT_6aZpAITmg9EDUD5R&opi=89978449. Accessed 21 July 2023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reastfeeding. Available at: https://www.who.int/health-topics/breastfeeding#tab=tab_1. Accessed 21 July 2023
  5. UNICEF. Breastfeeding a mother’s gift, for every child. Available at: https://www.google.com/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cad=rja&uact=8&ved=2ahUKEwiW7-ne2J6AAxUdiFYBHSj9AoAQFnoECA0QAw&url=https%3A%2F%2Fwww.unicef.org%2Fmedia%2F48046%2Ffile%2FUNICEF_Breastfeeding_A_Mothers_Gift_for_Every_Child.pdf&usg=AOvVaw1-6RzMcwdU9d0A0KmnTbNQ&opi=89978449. Accessed 21 July 2023
  6. 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 愛·從母乳開始. Available at: https://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child/20000.html. Accessed 21 July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