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社區中,不乏針對精神病患者的各種支援,然而,對於照顧者的關注和支援資源是否同樣充足呢?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報告,現時香港至少有45萬名照顧者,他們在照顧精神病患者的過程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1 照顧者自身的需求往往被忽略,這是一個急需正視的問題。今次,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精神科專科醫生鄭柏榮醫生深入探討這個議題。鄭醫生在訪問中與我們分享了一系列針對照顧者的支援策略,希望能全面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帶來實質的幫助和改變。
問:照顧者在照顧精神疾病患者時,通常會遇到什麼困難?
答:照顧精神疾病患者的照顧者通常會面臨多重挑戰。首先,照顧者可能需要放棄工作或對工作造成影響,這為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和身心負擔。他們不僅需要放棄社交生活,還需要投放大量時間照顧患者,如定期覆診、進行物理治療或抽血等。此外,由於休息不足或飲食習慣改變,照顧者可能會出現各種身體不適。而照顧患者時的不良姿勢,亦可能誘發各種痛症甚至傷患。照顧者所面對的壓力不僅來自於時間、經濟和身體狀況的困擾,還包括患者的不滿或抗拒所帶來的心理壓力,使照顧者在照顧過程中感到憤怒和失望,進而增加患上抑鬱症或焦慮症的風險。
問:照顧者有哪些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如何識別這些問題?
答:
- 壓力和焦慮:照顧者經常面臨巨大的責任和壓力,尤其是在照顧重病或殘疾的患者時,可能會感到焦慮
- 抑鬱:長期的照顧工作可能導致情緒低落、失去興趣和動力,甚至出現抑鬱症狀。研究顯示,有42%照顧患有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顧者表現出抑鬱症狀。2 另外一項針對照顧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照顧者的綜合評估發現,33%至46%的照顧者符合重度憂鬱的診斷標準3
- 孤獨感:照顧者缺乏社交支持會導致孤獨感加重
- 適應障礙:照顧者在心理健康方面經常面臨很多問題,例如:當患者過世或需往療養院待其他人照顧後,他們由於失去寄託,可能會感到迷失自我,或會出現適應障礙,甚至發展成嚴重的抑鬱症或焦慮症
- 疲憊和倦怠:持續的照顧工作可能使照顧者身心疲憊,出現倦怠感
- 愧疚感:照顧者可能會因為無法滿足患者的所有需求而感到愧疚
因此,識別照顧者的心理健康問題至關重要,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觀察症狀的變化:
- 情緒反應:注意他們是否經常感到情緒低落或情緒有較大波動
- 社交及動力變化:觀察他們的社交活動是否顯著減少,或日常活動的動力是否下降
- 認知變化:留意他們是否變得難以集中注意力,記憶力衰退,或是經常有負面思維
這些症狀均可能是抑鬱症或焦慮症的早期徵兆,如有懷疑,建議盡快求醫。
問:照顧者的情緒狀態如何影響患者的康復過程?可以分享一些具體的例子 ?
答: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的情緒是相互影響的,情感的傳遞和壓力是關鍵因素。鄭醫生分享了一個案例:「曾經有一位年輕女患者長期面對情緒問題,她的母親從女兒青少年時期便一直照顧她,直到她30歲。女兒由於情緒問題不能工作,經常躲在家中,甚至曾經自殘。母親為了女兒的康復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長期的壓力和期望令母親非常困擾。當女兒持續表達自己的困難和痛苦時,母親有時會因無法承受壓力而情緒失控,對女兒說:『不要再說了,說了也沒用。』這樣的壓力反饋使女兒感到自己拖累了母親,覺得自己毫無價值,加深了她的絕望感和抑鬱症狀,進一步阻礙了她的康復進程。」
因此,照顧者的情緒穩定性對患者的康復具有直接影響。當照顧者情緒不穩時,患者的自我感受和情緒也會受到影響。這突顯了照顧者情緒健康的重要性。
問:有哪些有效的策略可以幫助照顧者管理壓力和焦慮?
答:鄭醫生表示,照顧者深入了解「照顧者自理十式」,有效管理壓力和焦慮:
基礎三式
- 第一式:定時運動 – 定期進行身體活動,如散步、跑步或游泳,以及學習放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能釋放壓力,提升心情
- 第二式:保持充足睡眠 – 充足的睡眠能幫助身體和心理恢復,增強應對壓力的能力
- 第三式:健康飲食 – 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營養,並避免攝取過多咖啡因和糖分,有助穩定情緒和能量水平
第四至六式 – 借力用力
- 第四式:維持社交生活 – 保持與親友聯繫,參加社交活動,有助放鬆心情
- 第五式:尋求適當的協助-不要害怕尋求幫助,適當的協助可減輕照顧者的負擔,讓他們有更多時間照顧自己
- 第六式:善用社區資源 – 了解並利用社區提供的資源,如支緩小組、志願者服務及護理服務等,這些資源可以提供實際的幫助和支持。如果壓力和焦慮持續影響生活,建議儘快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第七至九式 – 無上內功
- 第七式:情緒健康觀察 – 定期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態,了解何時感到壓力或焦慮,這有助及早識別問題並採取相應的行動
- 第八式:分享自身情緒感受 – 與信任的親友、同路人、其他照顧者或專業人員分享自己的情緒和感受,這不僅能減輕心理負擔,還能獲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減孤獨感
- 第九式:接受自己的限制 – 接受自己的能力有限,學會說「不」,避免過度承擔責任,確保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照顧自己
第十式:從正面角度看待照顧者的工作
在照顧患者的過程中,照顧者增強了彼此的關係,培養了同理心,並在挑戰中獲得成就感,這促進了自身的情感成長與心理韌性
問:能否分享一些改善照顧者與患者之間互動的溝通技巧?
答:
- 保持正面的心態: 心態穩定是有效溝通的基石。負面情緒如煩躁或責備會破壞彼此的關係。相反,保持平和、冷靜、積極傾聽的心態,能促進有效溝通。因此,建議照顧者應調整心態,以促進良好互動
- 減少干擾:在與患者溝通時,選擇安靜的環境,避免背景噪音和其他干擾,能使雙方對話更專注
- 注意說話的速度、音調和語氣:以適中的速度進行對話,使用柔和的音調和友好的語氣,能讓患者感到舒服和放鬆
- 保持平靜和耐心的態度:在溝通中保持冷靜,耐心地溝通,有助減少患者的焦慮,促進更好的交流
- 簡化句子:使用簡單易明的句子,避免使用複雜的語法,能讓患者更容易理解溝通內容
- 利用身體語言:使用適當的手勢和面部表情來增強表達,能幫助患者更易理解當中意思
- 留意患者的身體語言:觀察患者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可以提供他們情緒和理解程度的線索,幫助調整溝通方式
- 理解語言背後的意義和感受:理解患者所用語言背後的情感和意義,有助於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擔憂
問:在照顧過程中,照顧者應該如何尋求和接受外界的支援?
答:照顧者在開始照顧患者時,常常會感到困惑,不確定該優先處理哪些事項。在這種情況下,尋求專業的幫助是照顧過程中理想的起點。醫務社工的角色尤其重要,他們通常對患者及其家庭的具體需求有深入了解。在醫院或社區設施中,社工能提供實用的指導和支持,幫助照顧者識別和解決問題。因此,尋求社工的支援可讓照顧者更有效地理解和應對照顧過程中的各種挑戰。
問:科技的普及(如人工智能、應用程式等)是否能夠協助照顧者照顧精神疾病患者?
答: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應用程式,確實能顯著幫助照顧精神疾病患者。現代科技如監視器、離床警報、門戶監控和GPS,都能幫助照顧者遠程監控患者的安全。此外,政府和私人機構已開發多種應用程式,提供資訊服務和訓練技巧,幫助照顧者更有效地管理患者的日常需求。這些技術不僅增強了照顧者的能力,還讓他們能更安心地參與社區活動,同時確保患者的安全。
問:照顧者如何能夠有效地設立適當的情緒界限,以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
答:設立情緒界限應該保持靈活,根據照顧者和患者的身心狀況進行適時調整。首先,照顧者應了解界限會隨著情況變化而改變;其次,評估是否能夠獨自處理或需要與親友及專業人士討論;最後,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確保彼此的需求和界限能夠得到理解和尊重。這些步驟有助於照顧者在照顧患者的同時,也保護自身的心理健康。
問:照顧者在照顧精神疾病患者時,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答:照顧者的角色應該是一位「細心的陪伴者」,而不僅只是一位「全方位的照顧者」。即使患者需要照顧,我們也不應將他們視為無法自理的個體。每個人都有其獨立的個性和自尊,精神病患者和照顧者應彼此尊重。因此,最佳的角色應該是作為一支持和尊重患者獨立性的伙伴,而非完全接管他們的生活。
問:如果要跟照顧者說一句說話,你會說什麼?
答:鄭醫生希望照顧者明白:「照顧好自己,才是對被照顧者最大的幫助!」
以上內容僅供學術分享或參考之用,並不代表其他醫生及醫護專業人員的意見。有關您的個人健康或治療情況,請向您的醫護人員查詢。
參考資料:
- 香港政府統計處。第 63 號專題報告書《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Available at: https://www.censtatd.gov.hk/en/data/stat_report/product/C0000055/att/B11301632021XXXXB0100.pdf. Accessed 26 October 2024.
- Gonçalves-Pereira M,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consequences of caregiving in psychosis: a psychometric comparison of the Zarit Burden Interview (ZBI) and the Involvement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IEQ). Health Qual Life Outcomes. 2017;15:63.
- Steele A, et al. Psychiatric symptoms in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a review. J Affect Disord. 2010;121:10–21.
熱門文章
2024/03/28
2024/04/18
2024/04/15
2024/04/12
202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