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healthiesKnow
search
uploads/1639381577570.jpg
hamburger

醫健百科

產前產後抑鬱的病徵及預防方法!關注孕婦的情緒健康

2021年12月13日

接新生命是一件幸福的事,但孕婦要面臨生理及心理上的巨大變化,若未能妥善處理,可能會導致產前或產後抑鬱,甚至影響嬰兒的成長和健康!以下就講解孕婦產前產後的情緒變化,以及相關輔導服務及支援一覽。 

 

 

 

1. 產前情緒變化1 

約有10%孕婦在懷孕過程中會有情緒困擾,懷孕初期要經歷各種身體不適,到後期則憂慮生產過程、胎兒健康及日後照顧嬰兒的安排等。 

若媽媽懷孕期間患上抑鬱,胎兒流產或早產的機會可能較高。孕婦若出現明顯抑鬱或焦慮的情況,便有較高機會患上產後抑鬱,嬰兒亦有較多情緒和行為問題。 故必須密切關注孕婦的產前情緒變化,有需要時可接受心理輔導或直接諮詢醫生意見。 

 

2. 產後情緒變化2

在分娩後,由於荷爾蒙的變化、角色的轉變和照顧嬰兒的挑戰,媽媽可能有較高機會出現情緒問題。 

 

容易患上產後抑鬱的人士包括: 

  • 曾患上精神病,包括抑鬱症、焦慮症 
  • 意外懷孕 
  • 伴侶或婆媳關係欠佳 
  • 面臨家庭暴力或經濟困難 
  • 曾經流產、難以懷孕 
  • 分娩前後出現併發症、緊急剖腹分娩 
  • 嬰兒早產或患有嚴重先天性疾病 
  • 產後缺乏支援、過分操勞或失眠 

 

3. 產後抑鬱的病徵1,2

產後抑鬱影響約13%至19%的婦女,通常在產後六星期內出現,但亦可於產後一年內發生。婦女在患病期間會失去照顧嬰兒的能力,可能會影響嬰孩的成長及家庭的正常生活。 

 

主要病徵包括: 

  • 持續情緒低落、沮喪、無故哭泣或欲哭無淚 
  • 對所有事物也提不起興趣  
  • 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 
  • 失眠、疲倦、欠缺動力 
  • 反應遲鈍,心神恍惚,難以集中精神及作出決定 
  • 自責內疚、感到焦慮、一無是處和絕望 
  • 心情緊張及急躁、容易發怒 
  • 思想負面,甚至討厭孩子,認為生育帶來不幸 
  • 過分擔心孩子,或對孩子失去興趣,恐懼嬰兒哭聲,抗拒與嬰兒親近 

 

如以上的情況持續多於兩星期,便應及早尋求協助。 

 

預防產後抑鬱症的方法:1,2

  • 計劃生育,作出適當的家庭和財務安排 
  • 多參加健康講座和產前實習班,學習懷孕、分娩和照顧嬰兒的知識 
  • 與伴侶保持良好溝通,在家務分配、育兒方法上尋求共識 
  • 避免巨大的生活轉變,如轉工或搬家 
  • 確保有充足休息 
  • 抽出一些私人時間進行休閒活動 
  • 對養兒育女抱切合實際的期望 

 

相關輔導服務及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2389 2222 

生命熱線 
2382 0000 

社會福利署24小時熱線 
2343 2255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 (24小時) 
2466 7350 

 

其他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24小時資訊熱線 
2112 9900 

衞生署母乳餵哺熱線 
3618 7450 

衞生署健康教育專線 
2833 0111 

 

參考資料: 
1.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產前產後的情緒健康》,取自:https://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woman/30098.html 
2.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產前產後的精神健康問題》,取自:https://www3.ha.org.hk/cph/imh/mhi/article_02_03_08_chi.asp 

 

產前抑鬱
產後抑鬱
懷孕
孕婦
情緒
情緒健康
情緒病
分娩
育兒
facebook_wig
聯絡
關於我們
使用條款
私隱政策
Copyright ©2023 Healthies. All rights reserved.
A public health channel of Omnihealth Group